教育科研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源动力。我校始终把教育科研工作放在首位,一直坚持“以学生为本”的教育科研形式,将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,树立“问题即课题、教学即教研、成长即成果”的教育科研理念,积极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。
今年我校现有市级以上未完成的规划课题9个。涉及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地理、生物等5个学科及2个管理方面课题,参与老师达70余人。各课题组成员把“教学”当作“研究”,把“成长”当作“成果”,他们注重平时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实践研究,认真进行反思总结,及时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。

孟璐璐,作为90后年轻教师,现从事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。孟老师主持科研课题《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诵读实践研究》,该课题根据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7年版2020年修订)和学校晨读、课前三分钟的需求,编写了柴沟堡第一中学校本教材《高中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72篇》,计14万字,约2000多句,本书既注重单篇的能力训练,又着重整合模拟实战训练。这本翔实、有用、有效的教辅资料,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应对新课标下高考古文题。“众里寻它(他)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书(人)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 一书在手,默写无忧;题丰质优,古文不愁。会登“满分”顶,一览“高考”小。高考在变,考题也在变。急教者和学子之急,解名句名篇教学和古文复习之忧,助学子高考轻松稳拿分。


钟海锋老师,中学数学高级教师,现任高二年级主任兼2101班班主任。“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一切学生,为了学生的一切”是我校的办学宗旨。然而,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,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。自己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关注地很少,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。钟老师的科研课题《通过家校合作优化农村高中班级建设》正好弥补了这一点。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沟通,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,我校运用微信,钉钉等技术手段,学校与家长搭建家校合作平台,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形成了柴沟堡一中独有的管理模式。
吕淑艳,中学语文高级教师,市优秀教师。吕老师的研究课题《高中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研究——以C高中为例》,通过对柴沟堡一中,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上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,结合当前本校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上的困惑,采用文献调查法、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,来解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影响因素。本文创新性地研制了两个研究工具,《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能力评估量表》和《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能力影响因素访谈大纲》,对柴沟堡一中2022应届毕业生非连续性文本能力评估的材料进行收集,并采用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。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,我校语文老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、有据可依,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的成绩。
武勇,中学数学一级教师,连续两年获县优秀教师。教育领域正在掀起改革的浪潮,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摒弃,教育学者越来越提倡多元化。无论是教学模式、教学情境还是教学评价都在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,主要是为了凸显学科本质,突出学生主体,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。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程中最关键的时期,数学又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,为此,武老师积极响应时代要求,他的科研课题《高中数学课堂多元化导入的策略研究>>,重点研究普通学生如何在老师的引领下,进入梦幻的数学天地,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拓展其思维。该课题有许多与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例,值得老师们借鉴。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。教科研之路虽漫长,但是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,坚持不懈,不忘初心,我们一定会在教中成长,在研中进步!
撰稿:郭耀先 刘瑞有 张旭东
摄影:郭耀先
编辑:张旭东
审核:王本旺